曾經的我,曾一度認為學習就是『按部就班』遵守社會賦予我們的規則,有客觀的方法論供我使用。
只要努力,就能獲得相應的回報。
我一邊工作,一邊經營副業,甚至還報讀碩士學位,同時我還收集很多自認為『有價值』的網絡資訊,期望未來在關鍵時刻能夠快速調用。
比起主動理解資訊,我更傾向直接從網絡上獲得現成的『答案』。
但這會導致另一個問題:
『注意力分散』
所有事情都只會一點,無法理解跨領域的知識如何融入到實際運用中。
而,閱讀正是幫助我突破這種局限的學習工具。
3個閱讀的顯著好處
1、閱讀幫助我們找回理性
閱讀不僅能夠養成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幫助我們培養邏輯分析能力。
尤其是閱讀涉及哲學、心理學、自我成長等領域的書籍。
曾經的我,一直以為『演說能力』是踏入社會必學的知識與學問。
任何人只要掌握了這項能力都可以輕鬆地融入社會,增進人際關係。
後來的體悟讓我發現,根本不是如此⋯⋯
性格內向的我,在克服自身『害怕表達』的弱點的過程中,我花上了比外向者多2倍,甚至3倍的時間與精力。
但,自從我養成『閱讀習慣』後,我開始從不同的書籍中,發現人生的各種可能性,心中浮現出許多對『主流觀點』的質疑與反思。
『外向才更容易成功嗎?』
『不會大眾演講就注定是失敗者嗎』
『是否有更適合內向者成長的方式』
這些思考正是我找回理性,學會調適心情,重新面對人生的關鍵。
2、閱讀幫助理解複雜問題
人們總是認為學習像是在實驗室裡做研究,只要照做ABC就一定能得到DEF的結果。
但在現實世界中,有太多複雜的變數(包含你的基因跟生長環境、個性、運氣),導致網絡上的一些簡單方法根本無法用來解決個性化的複雜問題。
透過書中的詳盡解釋和例子,我們能夠全面而系統地理解某個主題或現象。
以我為例,我透過閱讀各種『性格特質如何影響個人表現』相關的理論,找出與自己相似的例子與案例,去驗證理論的可行性,將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技能和行動。
過程中,我開始理解做自己擅長的事是多麼重要,我不再自我懷疑,而是盡力發揮自己的內向特質,去做一些『身心一致』的行動。
我萬萬沒想到現實中內向的我,竟然能在網路上透過公開分享『閱讀心得』,獲得了超過6萬人的關注,甚至引起他人的共鳴。
3、閱讀幫助尋找意義與價值觀
閱讀引導我們反思生命的本質和人類的共同經驗。當我們面臨人生困境或迷失方向時,閱讀可以成為一盞明燈,幫助我們尋找到內心的答案。
當我們釐清哪些事對自己來說更為重要時,就能更快採取行動,做出改變。
雖然閱讀幫助我們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更好地掌控個人發展方向。
然而,並非所有閱讀都能鍛煉深度思考,像是速讀法或過度碎片化的閱讀習慣,也可能會產生反效果。
前提是,必須要有正確的閱讀觀念與行動步驟!
以下是我花了4年以上的時間總結出來高效閱讀5大關鍵步驟,幫助渴望成長的你,節省大量自我摸索的時間,將更多時間花在對你自己有意義的思考上,快速進入『心流』狀態。
高效閱讀5大關鍵步驟
1、釐清學習動機
這一步驟的核心是找出學習的真正需求,讓你明確自己希望通過學習達成的目標,提高學習的專注度和積極性。
- 列出腦中所有疑問或興趣點
- 將問題進行優先排序
- 篩選出真正重要的關注點
這三個訣竅是非常有力的工具,能夠幫助你在學習前進行有效的思考準備,從而引導你進入更有針對性的閱讀和學習過程。
在我還沒掌握著這3個訣竅前,我追踪關注了很多知識型的內容創作者,
渴望從他們的身上找到一些『高效自律』的方法,讓我可以擺脫拖延和不自信,開始動起來,而不是想太多而陷入自我懷疑的煩惱中。
後來我發現這並沒有為我帶來實質性的成長和改變。
我漸漸明白,所謂的學習不應該只是『餵養式』地吸收外在資訊,而是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去試錯、去探索、去發現。
透過實際的反饋,我們才能真正的把所謂的『自律技巧』運用出來。在驗證書中理論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律』其實是個人釐清自身特質後,加以運用的結果,而不是造成高效率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說『自律』不是強迫就能達成的,它需要我們去釐清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進而為了這個目的去努力。
2、篩選資訊來源
面對大量的信息,挑選出適合自己的資訊,避免信息過載至關重要。
我也曾遭受資訊過載,焦慮不安的壓力。
當時的我,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一個『沒用的人』,拼命學習各種不同的知識,在網絡上蒐集各種自我成長的技巧(但也就是收藏,最終吃灰而已),上各種課程和講座(內容包括工作職涯、交易賺錢、冥想呼吸法、心靈成長,甚至加入直銷團隊),為的就是不想被社會所拋棄。
因此,我十分能夠理解一個內向者『力爭上游』,渴望被理解、接納的辛酸,但是你不必經歷這一些可以避免的過程。
我已經將自己自我探索6年的時間,加上4年來閱讀學習所積累的經驗,從認識自己、選書步驟、到最後的讀書計劃過程整合成了一套獨有的資訊篩選原則,我將其稱為:
PICKS選書原則
3、消化理解內容
首先,對閱讀主題提出疑問能幫助釐清主題脈絡。因為問題能激發好奇心,引領我們深入探索,找出問題的答案。
只要回答列出的心中疑問,就會發現回答的資訊有相似或是相悖之處,相似答案的問題刪掉就好,而相悖之處值得深入探討,獲得全面的洞見,而不是片面的偏見。
其次,遇上看不懂的內容時,果斷放棄。當我們的理解力還不到的時候,讀不懂是很正常的。理解力跟閱歷是相關的,總需要一些歲月的沉澱。不必自責,也不要強逼自己。
理解力不僅和跟閱歷有關,也和閱讀量有關。當我們積累了足夠多的閱讀量,很多東西自然就融會貫通,理解力就跟著提升。多讀書累積閱讀量,同時拓展自己的邊界,不斷挑戰自己的舒適圈豐富閱歷至關重要。
4、做筆記與反思
我想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平常『輸入』的資訊被記得更牢、用得更好。
在《最高學習法》書中,作者樺澤紫苑,也是日本高產量的精神科醫師說過:『要發揮最好的輸入成效,一定要以輸出為前提來輸入。』
如果能帶著很明確的目標學習,這將會改變你跟那件事情的互動。你會變得更加專注、更充滿好奇心、也會要求自己學得更好。
我還記得在2020年,疫情爆發,所有人被迫留在家裡,有些人因此失去了工作,也有人承受不了其中的壓力,選擇自我了斷。
而我卻因禍得福...
多了額外時間閱讀,我從自己過往所做的筆記當中,發現很多對自己未來有幫助的智慧。
我意識到:『不能工作並不代表著成長的停滯,反而思緒的沉澱讓自己對未來更加心懷希望』。
我將自己領悟到的『讀書心得』發布到Youtube上,開始了我成為知識型Youtuber的第一步。最終,我成功將自己的知識內容拓展到各大平台:臉書、IG和Tiktok,獲得一些物質上的回報(金錢、上廣播節目的機會等)。
曾經閱讀過的書籍、記錄過的筆記、反思過的問題都能在你看似『低谷』的階段中給予你前進的啟示。
5、總結與應用
所有事情都是從模仿開始,許多成功的案例早已經被寫在書上了。閱讀模仿幫助找到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迅速掌握有效的方法。
在模仿的基礎上,你會逐漸開始理解這些成功案例背後的邏輯和思路。這時你可以進一步嘗試根據自己的情境來調整這些方法,最終形成適合自己的模式。這個過程是將外部知識轉化為個人能力的關鍵。
總結
這篇文章,我提到了3個閱讀對我們起到的正面影響:
以及高效閱讀的5大關鍵步驟:
我認為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閱讀能夠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求。包括重拾專注力、直面本質問題、找到意義感,而追求每日進步是養成閱讀習慣的關鍵。
如果你也想養成閱讀習慣,獲得上述好處,那我誠意邀請你參加我精心準備的付費課程『內向綻放』,幫助你透過閱讀學習,釐清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自我成長,還能順帶獲得一些物質上的成就(金錢、生活品質、合作機會)。
當然,如果你是偏內向的外向者也可以參加,它可以幫助你以相對自在的方式培養閱讀習慣,透過理解內、外向性格不同的學習模式、我的閱讀經歷故事,以及閱讀聯想技巧、寫作技術等,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現實價值。只要點擊下方『加入內向綻放等候名單』,即可在第一時間獲得課程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