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一個網絡上很流行的16型人格心理測驗,經常被用來自我介紹、交朋友,甚至被不少企業當成面試新人的參考。它主要是利用『二分法』,從四個維度上,去分類出16種不同的人格。這四個維度分別是:

  • 獲取能量的方式(內向& 外向E
  • 收集信息的方式 (實際& 直覺N
  • 做決策的方式 (思考& 情感F
  • 生活的方式 (判斷& 感知P

每個人格,都是由4個英文字母所組成,完成測驗,你就可以測出自己是16種人格的哪一個。其中一個比較奇葩的類型便是INTP了,因為他們往往不是受人歡迎的類型。

為什麼INTP會被眾人討厭?


INTP 是怎樣的一群人呢?

如果你是INTP,你會追求事情的合理性,想搞清楚每件事的來龍去脈。只有當你了解了真相後,你才願意開始行動。但在別人眼裡,你常常被看成是『太理論、太拖拉、太懶散』的代名詞。

INTP 是MBTI系統裡的一種性格類型,也是我本人測出來的性格類型。

我們據理力爭,注重事情的邏輯性,追求世界萬物的真理。然而,不斷質疑與追究讓周遭的人感到疲憊不堪,無法喘息。

這種強烈的邏輯追求卻無意的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顯得格外笨拙。


INTP的思維盲區


根據MBTI系統,INTP是一個喜歡思考抽象概念的內向者。由於天生喜歡獨處,經常會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常常給人一種不切實際、不可靠的感覺。其實INTP只是不喜歡被約束,熱愛發展自己的一套知識體系。


我們凡事追求合理解釋,只要邏輯說的通,即便不感興趣,也會聽聽是否有可取之處。然而,INTP 還是有它的思維盲區,那就是容易完美主義,忽略現實。


不成熟的INTP會用自己僅有的認知與知識,去分析和判斷世界,但這往往會有很多的誤差,導致盲目地堅持己見,錯過學習成長的機會。


如何成為成熟的INTP


身為一個 INTP,我不喜歡麻煩別人,認為自己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不會直接從外界獲取第一手的社會反饋,但在我透過『閱讀不同的書籍』 了解了社會運作的本質後,我甚至願意主動接觸人群,因為我明白他們可以幫助我驗證內心想法的可行性。


他們成了我研究的對象,幫助我挖掘出更多自己不了解的事,進一步的認識『真實的自己』,同時理解他人與我們之間不同的思考模式。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成熟的INTP,就必須不斷進步,用行動去驗證自己的想法。


可惜的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無止境的經歷和探索。


因此,閱讀學習便成為了我們吸取他人經驗並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最佳工具。我們只要在前人的基礎下,稍做微調,便可驗證想法的可行性。


這樣做的話,不但可以節省時間,也可以滿足我們追求知識理論的渴望。


這個方法幫助我將腦子裡各種發散的想法聚焦成可實際解決日常問題的方法論,讓我在人生一些重大的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這裡所說的正確並不代表絕對準確,而是對我來說至少在往後想起時不會因為沒做而後悔。


於是,我很不要臉的將這種方法稱之為『INTP閱讀學習法』。


因為我相信所有INTP必定會遇上與我相似的困境。我們想要、想做的東西很多,卻經常不懂得如何去做選擇,無法列出事情的優先次序,最後往往都是直接放棄選擇,錯過了很多原本屬於我們的機會。



什麼是INTP閱讀學習法


INTP閱讀學習法就是適合我們這類人的一套系統化學習方法。


我知道INTP 很討厭別人制定的規則,但是要是不加以限制,想法就無法得到驗證。我們會無止境的去發展想法,而不去考慮是否符合現實世界的法則。


就像是科學實驗一樣,如果實驗者沒有遵守特定的嚴苛條件,就無法獲得相同的實驗結果。


在自然環境中,我們也可以觀察到類似的情況,比如植物需要陽光和水分來生長,我們不能打破這個定律,但是我們可以隨著這個邏輯從中汲取智慧,將這些法則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就像植物一樣,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適應環境,如何與他人共生,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生存和茁壯。


我知道我的方法不能代表所有INTP,但絕對有參考價值。


INTP壓力下的表現


INTP在壓力的情況下,往往會想太多以至於想法經常脫離現實,又因為內向的性格,不敢與別人分享自己未成熟的想法,導致無法獲得即時的反饋,容易鑽牛角尖,認為社會大眾都是愚蠢、膚淺的,得出這世界不值得自己去探索的結論。


當他們遇到難以理解的情況時,內心的掙扎和痛苦讓他們倍感無奈。但又不願承認自己的無知,於是陷入了一種自我折磨的循環中。他們的聰明在一些時候反而成為了他們的困擾。


INTP對於達不到的目標感到焦慮,但又因為聰明而容易拖延。他們總想找到最佳解法來證明自己的聰明才智


知而不行的困境


『知道所有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在網絡上被廣泛流傳。


理論上來說,知道所有道理後,我們就會採取大量的行動去實現我們的目標,因為已經清楚自己該往哪裡走,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是不去做呢?


原因在於我們大腦原始的反應機制,並沒有進化到足以適應快速變化的數碼時代,他們依然順應著幾千、幾百年前的那一套生存機制,著眼當下,時刻保持警覺,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這套機制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我們的本能,我將其稱之為『天性』。


理性告訴我們該往困難的選擇去行動,因為它了解『困難的選擇,輕鬆的人生』。凡事都應該付出相應的代價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但是我們的天性就不是很認同,它認為我們應該選擇能夠看到即時成果的事情,因為說不定過不久我們就會死在叢林裡,為什麼我們不要及時行樂呢?


INTP如何戰勝天性


如果你想說服『天性』,你絕對不能來硬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以意志力對抗,最後失敗的原因。


其實我們只要順應大腦的反應機制,設計一系列的好處或是讓它看見不行動帶來的具體的代價,越具體越好。然而單單有理性還不足夠,我們還需要感性的介入,這也是我們INTP需要學習的地方。


人的內在信念往往是感性的,只有當我們真心認可目標所帶來的意義感,我們才會一步一步地往前進,心甘情願去執行艱難的任務。


因此,我們需要靠感性思維來替自己在人生重大的抉擇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再用理性思維去思考執行的方法,這才是生而為人學習成長的正確步驟。


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選擇,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這樣我們就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INTP字母中的T 去完成我們內心認可的價值,或者稱之為使命。


如何實行INTP閱讀學習法


  • 選一本感興趣的書,用心去感受
  • 找到一個你印象深刻的觸動點,把它記錄下來 ,盡可能去關聯、去實踐
  • 向自己反問『為什麼這個知識點觸動了我』,藉此延伸想法並列出一些可行的方案去執行。

最後哪怕你只用到了書中知識的10%,你也切切實實的做出了改變。這就已經達到你讀書的最初目的了,無需執著看完整本書。我知道不探究知識的完整性對INTP來說會很痛苦,但考慮到人生的有限性, 我們應該理性的做出利於我們在現實社會中發展的選擇,持續地去驗證我們內心的想法,而不是記住與研究別人的思維框架。


結論

在外人眼中,INTP看起來過於理性,但實際上,我們只是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理解這個世界。


我覺得INTP追求的最終歸宿應該運用理性思維去接受人生的有限性,從而轉向只關注內心真正重要且極度認可的的事。用這種心態去探索世界,你的煩惱與焦慮會少很多。


在相對安全的情景下,INTP可以選擇透過閱讀學習的方式入門,慢慢了解社會的真相與運行的法則,一步步踏入現實世界去觀察與理解人類的行為模式。


用感性去辨識內心認可的價值觀,同時用理性去驗證自己內心想法的可行性,追求自己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而不是追求理解世界上無窮無盡的知識。

5個課程單元幫助你

透過符合內向者習性的閱讀模式,實現每日進步,加快成長的速度。


標記

無標記


最新文章

留言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