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熟能生巧』想學好一項技能就必須透過長時間的累積,才能活用該技能。那有沒有什麼更快的捷徑可以大幅的縮短學習時間呢?還真有!接下來,我將於大家分享《超速學習》這本書,書中講解的就是如何利用最短的時間來將學習的效果最大化。
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這本書的作者是被廣大網民稱之為學神的史考特,他最著名的事蹟就是在28歲時候,僅利用了『一年』的時間,就修完了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四年的資訊科學課程,而從此名聲大噪。過後,他更是利用自己最擅長的超速學習法則,一個月就學會了專業素描以及一年內掌握了西班牙文,葡萄牙文,中文以及韓文這四種語言。通過作者反复實驗,總結出來的超速學習法,能夠為我們省下很大一部分的時間,就好像作者的麻省理工學習計劃,整整為他節省了『三年』的時間。
我為大家總結了實現超速學習最重要的六個法則:
1. 後設學習
在任何學習開始之前,第一個要做到的事是學習如何學習,作者稱之為後設學習。簡單來說,就要有一個明確的佈局,你需要繪製一張屬於自己的學習地圖,只有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你才不會迷路。你必須知道這項學習的終點,該擁有什麼樣的技能,該掌握哪些關鍵知識。在這個階段,你可以向一項技能的專家請教,又或是在網上搜索資料。
在做好學習的事前準備後,接下來就是執行的部分了。當然你不可能將所有的事情都準備好,才開始妳的學習,依照作者的經驗,當你投入全部時間的10%研究如何開始時,妳就可以開始學習這項新技能了。假設妳預計需要花六個月學習這項新技能,每週花四個小時,那就是100個小時,你大約花了十個小時做研究之後,就可以開始這項學習了。
2. 直截了當
在學習任何技能或者知識時,執行的第一步就應該是通過實際執行來獲得經驗。作者認為,在過程中一邊學一邊做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在大多數人的心中,總是覺得自身的能力還不夠完善,於是瘋狂地閱讀大量的書,認為這樣做就能夠讓自己變得更擅長,但事實卻是書上講解的片面的知識遠沒有實際執行來得具體深刻。很多理論知識在真正執行時,反而會顯得格格不入。那為什麼還是那麼多人執著於書面知識而不直接執行呢?那是因為直截了當這個方法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甚至恐懼。然而你不親身投入你想學習的領域,你永遠都不可能真正的領悟並習得那項技能。
『真正的學習是當你在做你想要變得擅長的事情時才會發生的』。
就好像前面提到的,作者曾經在一年內學會了四種語言,其中對於身為加拿大人的他而言最難的是與他母語完全不同語系的中文,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其實,在學習一種語言時,他都會在當地旅行,並強迫自己與當地人溝通,直接跳過了上語文課這個階段。而且,為了讓計劃進行得更徹底,他還為自己定下了一個規則,那就是在這一年內都不說英文。這就是促使他超速掌握各種語言的秘訣。對於學習語言這件事,我的好朋友,小劉也曾經向我透露他非常羨慕一位HR公司的美女員工能夠說出一口流利的英文,於是他去請教美女關於學習英文的秘訣,而她卻告訴我的好朋友,那是因為我身邊的人都在說英文。如果你想更快的習得一項新技能,不妨讓自己融入合適的圈子。雖然直接學習這個方法十分具有挑戰性,但只要願意面對,最終的效果可能會比傳統的學習步驟來得更有效。
3. 提取以及保留記憶
你是不是時常在復習了一些課文後,只隔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就把幾乎所有的內容都忘記了呢?
著名的艾賓豪斯遺忘曲線表明,一個人如果沒有複習,學習一個小時後,就已經忘掉內容的56%了;一天之後,66%的內容將會被遺忘;一個月之後更有將近80%內容被遺忘。而『自我回想』已被學者證實比傳統的反复背誦更能記住複習內容。
心理學家傑佛瑞‧卡皮克曾經做過這麼一項實驗,他將一群即將要面對考試的學生分成四組,這四組學生都有著相同的學習時間。第一組學生只複習一次閱讀教材,第二組學生可以反复地閱讀,直到確認自己完全記得書中的內容,第三組學生進行自我回想,讀完書後閉上眼睛,嘗試回想之前學到的內容。第四組學生則是在閱讀後畫上一張內容概念圖,並解釋這張概念圖是如何組織而成的。最後,他讓學生們預測自己接下來的測驗分數。不出所料地進行反复閱讀的學生會覺得自己考得最好。而進行自我回想的學生則預測他們成績會最糟糕。但是實驗的結果卻出乎意料,進行自我回想的學生們的表現很明顯的高過其他三組的學生。這就證明了『自我回想』這個方式能夠很大程度上的強化我們學習的效果。
在紀錄筆記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直接寫出答案,反而是將問題寫下來,試著讓自己回想,然後在問題後面寫上答案的頁數,實在想不起時才去看答案。這樣的話,記憶就會更加深刻。在這裡我向你推薦一個有效記憶的方法,『間隔練習法』。那就是把學習的時間分割成幾個小區塊,而不是一次性的強制學習。假設你計劃學習5個小時,那就把它分割成5個一小時去學習。重複記憶會比單次記憶來得更好,有些人可能每天只花了十五分鐘來記憶昨天學習到的事物,也比苦苦地記憶一小時來的強,不但省時間還對記憶有幫助。
4. 勇於實驗
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沒錯,在學習上也是一樣,一個人必須要學會不斷地進行嘗試。如果覺得這個方法行不通,學習效率也慢了下來,便可以靜下心來思考不同的學習方法,並將其實踐。許多人堅守慣例,用同一套方式來學習一切,結果他們發現學得非常辛苦。就像這本書的內容,全都是作者通過不斷的實驗才摸索出來的。而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套公式也未必適合每個人。但是效仿前人的做法去行動,可以很大程度的節省試錯的時間成本。
著名物理學家牛頓曾說過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爲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過我們在執行過程中的回饋結合優秀人士們多年的學習經驗做出適當的改變,我們獲得的將不只是抽象的學習原則,還有符合你性格、興趣與優缺點的具體做法。在作者看來,勇於實驗就是催促我們不斷嘗試新的事物,通過不斷的實驗擬定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專屬學習路線。
還記得我在剛開始學習製作Youtube 影片時,就花了不少時間在探索如何製作出吸引人的影片。後來我發現了資料彙整和內容編排能力才是製作知識類影片的核心。什麼音效,開場動畫,炫酷轉場,畫質,字幕的,全都是知識內容的點綴。少了精彩的內容,這些技術類的技能都顯得多餘。只要找出學習中最重要的部分,進行練習,就算完全沒有學過相關領域的知識,也可以製造出精彩的知識內容。
5. 反复操練
武術宗師李小龍說過『我不害怕曾經練過一萬種踢法的人,但我害怕一種踢法練過一萬次的人』。可見反复操練的可怕威力,就連李小龍也對它心生恐懼。然而作者指的反复操練並不是重複已經擅長的事情,反而是鼓勵你積極地『聚焦在困難與弱點上』。
我們應該通過觀察,找出學習中最不熟悉的部分,將其單獨分開出來,然後針對它反复練習,你會發現,我們的弱點有了很好的改善後,整體的學習效率也會跟著提升。舉個例子,當你在學習一項外語時,你可能同時需要背單詞、練習聽力以及熟練文法。而你發現你無法與別人聊得久的主要原因是你會的單詞太少時,你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專攻詞彙這一塊,等累積到一定的詞彙量後,再去練習聽力和文法,學習就會變得事半功倍。
作者鼓勵人們先想把所有精力集中去克服一個最關鍵的困難點上,而這個困難點一旦被解決,其他練習事項就會變得無比輕鬆。因為心理上感覺辛苦的事往往比輕鬆的事更能為我們的學習帶來好處。這一法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這需要你有一定的勇氣,去直視自己的弱點,並著力去改善它。途中你還會經歷多次失敗,感到挫折感十足。
6. 意見回饋
『回饋是一種檢視的方法,可以作為你練習過程的校準』。
如果沒有回饋,我們是不會知道自己到底表現得好不好,是否還有進步的空間。那樣的話,學習的進度也會跟著停滯不前。在超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錯過任何一個回饋。
回饋能促使我們優化自己的成長系統。根據不同的技能或知識,回饋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在解答數學題時,可以嘗試先做一道練習題,然後再去對比答案,看看規範的答案是怎麼寫的。又或是在與外國人交談的時候,通過對方的反應來判斷對方是否聽得懂自己說話,想想自己還有哪一方面需要加強,這些都是不同的回饋例子。
和你分享我身邊朋友的實際例子,小劉是一名運動健將(沒錯!是同一個人),平時最喜歡的運動就是跑步。每次跑步他一定會配備上他的智能手錶,因為智能手錶就是一個能提供及時回饋的有效工具,它能用來測量跑者的速度與節奏,方便他做進一步的改善。除此以外,如果他與其他人一起鍛煉,他還會要求他們用手機記錄下他跑步的過程,以便觀察他跑步時的姿勢是否正確。這就是刻意尋求意見回饋的最佳例子。
意見回饋這個法則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並不是線性發展的,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因為一次的成功就不再尋求意見回饋,而是在學習的每個階段反複使用。只有時不時地獲取回饋以及自我檢討,我們才能進步得更快。